燃·研究 | 菌渣的“碳”索之旅:从餐桌美味到绿色电能的蝶变

2025年09月04日

在上一篇,我们一同领略了牛粪在节能降碳领域的奇妙蜕变(草原“黑金”逆袭煤电之巅——国能胜利电厂掺烧牛粪全纪录),它从农场废弃物华丽转身为能源“新宠”,为煤电低碳化改造注入了别样活力。今天,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另一位“神秘嘉宾”——菌渣,携手探寻它从孕育美食到赋能绿色电力的传奇旅程。

舌尖上的“鲜”行者

菌渣的美味馈赠

菌渣,这看似不起眼的农业“下脚料”,实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味觉宝藏。它由食用菌采摘后的培养基残余构成,富含纤维素、半纤维素、木质素以及多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。在适宜的温度、湿度条件下,菌渣悄然发酵,散发出独特的醇厚香气,成为孕育美味的神奇“温床”。

江浙一带,用菌渣培育出的“菌渣豆腐”声名远扬。豆腐质地细腻、豆香浓郁,带着菌渣赋予的别样“鲜”味,入口即化、回味悠长;在云南,菌渣是制作特色“菌渣饼”的关键原料,薄饼酥脆、菌香四溢,一口咬下,山野的清新与质朴在舌尖绽放;还有菌渣栽培的“菌渣蔬菜”,长势喜人、口感清甜,为食客们带去健康与美味的双重享受。菌渣,这位舌尖上的“鲜”行者,默默丰富着我们的饮食版图,让每一餐都充满惊喜与满足。

废菌渣的“绿电”使命

煤电掺烧的节能先锋

当菌渣完成美味使命,剩余的废菌渣却并未“功成身退”。在煤电领域,它摇身一变,成为节能降碳的“排头兵”。废菌渣热值可观,经干燥、粉碎、成型等预处理后,可作为优质生物质燃料与煤炭按一定比例混合掺烧。这一过程不仅有效替代部分煤炭,减少化石能源消耗,还能显著降低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,助力煤电行业绿色转型。

效益“三连击”:山西国锋、

徐州徐矿与河北承德的掺烧佳绩

山西国锋:小比例掺烧,蹚出降碳“试验田”

山西国锋煤电公司率先“尝鲜”,历时三年完成数百组小试、中试,最终锁定3%~5%的“安全掺烧窗口”。在这一极低比例下,锅炉效率未出现可测波动,却换来一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.2万t的意外惊喜;更借助菌渣高钾特性,炉内脱硫效率提升3.2%,年省石灰石1500t。小步快跑,国锋用“微量级”掺烧为行业探出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降碳路径。

徐州徐矿:稳燃与创效“双升”典范

徐州徐矿集团亦不甘示弱,旗下电厂在2%~4%的掺烧区间内反复试验,最终敲定3%为“黄金比例”。菌渣高挥发分、低灰熔点的特质,有效改善低负荷稳燃特性,350兆瓦机组在40%额定负荷下不投油稳燃时间由2小时延长至8小时。此外,固废综合利用率从65%飙升至98%,周边2万吨废渣“变废为宝”,为煤电行业资源循环利用贡献“徐矿方案”。

河北承德:菌棒掺烧的新“地标”

视线北移,河北承德也加入了这场绿色革命。2025年3月,国电电力承德热电顺利完成首次废弃菌棒入炉掺烧试验,掺配比例达到4%,试验期间锅炉燃烧稳定、污染物排放达标,为后续扩大掺烧比例和持续降碳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该项目依托承德地区丰富的食用菌种植资源,将昔日“废菌棒”变身“零碳燃料”,开辟了煤电低碳化改造的“菌棒路径”,为京津冀区域能源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“承德样板”。

资源循环的“能源”启示

农业废料的绿色归宿

山西国锋、徐州徐矿与河北承德的成功实践,是农业废料能源化利用的生动缩影。它们将废菌渣、废菌棒从田间地头“请”进工厂车间,从美味“后厨”推向绿色“前线”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“三级跳”。这一模式打破传统农业与能源行业壁垒,让农业废料焕发新生,为煤电低碳转型提供“绿色燃料”,更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注入强劲动力。

展望未来,随着技术迭代升级、政策持续加码,废菌渣等农业废料能源化利用前景广阔。从餐桌到电网,从美味到绿电,菌渣的“碳”索之旅仍在继续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挖掘更多农业废料的能源潜力,向着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的明天大步前行!

货物质量保证
严格质检,全程守护,让每一件货物都安全抵达
专业的运输团队
经验丰富,高效可靠,为您的货物保驾护航
优质的服务体验
贴心周到,全程无忧,让物流更省心更便捷
超高的性价比
省钱省时更省心,花得更少,服务更好
联系电话:010-68520288
企业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