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·研究 | 草原“黑金”逆袭煤电之巅——国能胜利电厂掺烧牛粪全纪录

2025年09月02日

 一、掺烧背景  

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四大天然牧场之一,现存栏牲畜约1200万头只,每年副产牛粪450万吨以上。传统处置方式以自然晾晒、牧民直燃为主,既带来扬尘、恶臭等环境问题,又造成大量CH₄逸散,温室效应显著。2024年6月,国家发改委、能源局印发的《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将“生物质掺烧”列为三大降碳技术路线之一,为煤电行业指明方向。国能胜利电厂毗邻西乌珠穆沁旗、阿巴嘎旗两大牧业核心区,天然具备“草原电站”的资源禀赋;机组采用66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,年耗煤量约280万吨,CO₂排放基数大,减排需求迫切。在“双碳”目标约束与政策窗口双重驱动下,电厂决定以牛粪为切入口,探索煤—生物质耦合发电的新路径。

 二、掺烧组织  

1. 顶层设计

电厂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“生物质掺烧领导小组”,下设资源普查、储运、设备、安环、经济评估五个专项组,形成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矩阵式管理架构。  

2. 资源闭环

降碳开发部牵头建立200km资源半径的“牛粪地图”,锁定5家规模化牧场,采用“牧场分布式晾晒—制粒—中心料场二次烘干”工艺,将含水率从55%降至18%以下,热值稳定在19MJ/kg左右;同步开发三级热值动态定价体系,以2000 kJ/kg为基准,设置阶梯奖惩机制,合格率已提升至98 %。  

3. 技术协同

与西安交通大学“先进低碳燃烧”团队、西安热工研究院签订联合攻关协议,重点解决热值波动、水冷壁高温腐蚀、脱硫系统适应性三大瓶颈,形成从“收—储—运—预加工”到“炉内燃烧—尾部净化”的全流程技术规范。  

4. 安全管控

在原有输煤皮带旁增设全封闭牛粪皮带,改造防爆型除铁器、抑尘惰化系统;锅炉侧增设火焰工业电视与CO在线监测,实现DCS系统一键切换煤/牛粪混烧模式,确保燃烧稳定性与炉膛安全。

 三、具体技术效果  

1. 燃烧特性

牛粪挥发分高达65 %,着火温度比褐煤低120℃,掺烧后炉膛中心温度降低35℃,有效抑制NOₓ生成;飞灰含碳量由3.8%降至2.6%,锅炉效率保持94.2%以上。  

2. 制粉系统适应性

牛粪经切碎—制粒—再破碎后,粒径分布R₉₀=25%,与褐煤可共用MPS中速磨,磨煤机电流仅增加3A,出力下降不足4%,验证了“无需新增磨机”的可行性。  

3. 环保指标

SO₂排放浓度由820mg/Nm³降至690mg/Nm³,脱硫系统入口烟气HCl升高但石灰石耗量仅增加1.8%;布袋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下降12%,布袋脉冲频次减少7%。  

4. 连续运行能力

截至2025年8月,累计掺烧牛粪2万吨,最长连续掺烧时间达168h,机组负荷在330–660MW之间平稳调节,未出现结焦、腐蚀报警。

 四、碳减排收益  

按660MW机组10%掺烧比例测算,年可消纳牛粪20万吨,替代标煤8.5万吨,折合CO₂减排22.75万吨;若比例提高至15%,则减排量可达34万吨。在现行全国碳市场价格70元/tCO₂条件下,仅直接减排即可带来约1600万元/年的碳资产收益;若叠加绿电交易溢价、灰渣综合利用收益,全生命周期IRR提升至12.4%,投资回收期6.8年。项目已被国家能源局列为“生物质掺烧”典型案例,相关技术规范纳入《燃煤电厂生物质耦合发电技术指南》初稿,为北方褐煤机组与畜牧业耦合利用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样板。

结  语   

国能胜利电厂的牛粪掺烧实践,不仅实现了草原废弃物的资源化、能源化利用,更探索出一条“煤电+畜牧业”协同降碳的特色路径。随着掺烧比例的持续提升和产业链条的日趋完善,该项目有望成为我国高比例生物质耦合发电的标杆,为全球燃煤电厂低碳转型贡献草原智慧与胜利方案。

货物质量保证
严格质检,全程守护,让每一件货物都安全抵达
专业的运输团队
经验丰富,高效可靠,为您的货物保驾护航
优质的服务体验
贴心周到,全程无忧,让物流更省心更便捷
超高的性价比
省钱省时更省心,花得更少,服务更好
联系电话:010-68520288
企业微信二维码